北京发布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
2021-12-08 15:35:46

12月7日,《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2021年版)正式对外发布。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竞争行为的特点和趋势,《指引》回应了“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互联网领域的业态和竞争行为,旨在提高经营者垄断风险防范意识。

本《指引》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研究制定,以《反垄断法》为依据,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结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和实践经验,按照《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分类,阐述了垄断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垄断行为的认定思路,引导企业建立和加强反垄断合规管理制度,自觉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反垄断法律风险,保障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指引》结合互联网业态特点,就反垄断法规制的涉嫌垄断行为的基本内容、行为表现和风险提示进行了说明,并列举相应案例,指导平台企业进行反垄断合规管理。

《指引》共列举12个案例和8个示例,真实案例来源中国及欧盟、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公开的处罚案件,其中中国案例8个、美国及欧盟案例4个,真实案例为避免误解,不指出经营者名称。编写了8个模拟示例,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具有违法可能性的行为采取模拟示例的形式,经营者根据示例行为描述,检视自身行为合规,提高垄断风险识别能力。

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竞争行为的特点和趋势,《指引》回应了“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互联网领域的业态和竞争行为。

《指引》指出,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可能通过下列方式达成固定转售价格、限定最低转售价格等纵向垄断协议:利用技术手段对价格进行自动化设定;利用平台规则对价格进行统一;利用数据和算法对价格等因素进行直接或者间接限定;利用技术手段、平台规则、数据和算法等方式限定其他交易条件,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只要经营者从事了固定转售价格或限定最低转售价格的行为,且不符合《反垄断法》规定的豁免情形,可能会受到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处罚(原则禁止+例外豁免原则)。

《指引》对存在潜在排除、限制竞争的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进行了剖析,旨在提高经营者垄断风险防范意识。比如,平台 A拥有海量用户和众多流量,该平台推出合作协议和相关运营资源协议,要求合作方和 A平台签署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在合作期间和 A平台建立独家合作关系。协议要求合作方仅可通过 A平台及其关联平台合作,未经 A平台事先许可,不得同任何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展相同或类似的合作,否则将被认为根本违约进行追责。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平台 A并未在自身经营所需之外给予合作方资金等实质性投入,合作方也并未因与平台 A的独家合作获得优先推广等额外的流量资源。平台 A通过与众多具有影响力的合作方签订排他性协议,将其作为提升用户点击率的竞争策略,极大提升了平台的流量,严重影响了 A平台竞争者与其竞争的能力,平台 A通过排他性协议排除、限制了相关市场竞争,涉嫌构成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

此外,《指引》结合平台企业特点,归纳平台经营者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分析反垄断执法考量的因素,对经营者做出15处风险预警提示,培养反垄断合规和风险预警意识。

据悉,为确保《指引》内容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课题组经认真研究、实地调研,借鉴欧美反垄断指南的经验与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和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性地采用非法条形式并引入场景案例,并广泛征求并充分吸纳了各方意见建议,确保《指引》能够凝聚共识、发挥实效。


《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

(2021年版)


为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升本市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反垄断合规管理水平,准确研判潜在的竞争风险,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北京市市场监管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课题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以本市平台经营者做好反垄断风险防范和应对为目标,形成《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2021年版,以下简称《指引》)。

一、起草背景

平台企业是本市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互联网科技创新企业高度聚集,几乎涵盖所有互联网创新业态,全国100余家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北京占比近50%。为准确研判潜在的竞争风险,课题组对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公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反垄断执法原则进一步细化和分析研究,帮助平台经营者更加深刻理解《反垄断法》立法精神,准确把握《反垄断法》主要内容,自觉规范经营行为,保障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二、起草过程

课题组经认真研究、实地调研,借鉴欧美反垄断指南的经验与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和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性地采用非法条形式并引入场景案例。为确保《指引》内容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召开三次反垄断领域专家、律师参加的研讨会,广泛征求并充分吸纳了各方意见建议,确保《指引》能够凝聚共识、发挥实效。

三、总体特点

本《指引》以《反垄断法》为依据,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结合《指南》和实践经验,按照《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分类,阐述了垄断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垄断行为的认定思路,引导企业建立和加强反垄断合规管理制度,防范反垄断法律风险。

(一)详细指导,强化合规意识
《指引》结合互联网业态特点,就反垄断法规制的涉嫌垄断行为的基本内容、行为表现和风险提示进行了说明,并列举相应案例,指导平台企业进行反垄断合规管理。
(二)以案释法,提高识别能力
《指引》共列举12个案例和8个示例,真实案例来源我国及欧盟、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公开的处罚案件,其中我国案例8个,美国及欧盟案例4个,真实案例为避免误解,不指出经营者名称。编写了8个模拟示例,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具有违法可能性的行为采取模拟示例的形式,经营者根据示例行为描述,检视自身行为合规,提高垄断风险识别能力。
(三)回应热点,准确研判风险
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竞争行为的特点和趋势,正面回应了“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互联网领域的业态和竞争行为,对存在潜在排除、限制竞争的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进行了剖析,旨在提高经营者垄断风险防范意识。
(四)预警提示,增强底线意识
《指引》结合平台企业特点,归纳平台经营者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分析反垄断执法考量的因素,对经营者做出15处风险预警提示,培养反垄断合规和风险预警意识。

四、主要内容
(一)基本框架
《指引》在《反垄断法》框架基础上,由合规建设、合规重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配合调查、法律责任及相关法律规定组成。
(二)合规重点
结合平台领域特点,合规重点是垄断协议(横向、纵向协议)和滥用支配地位行为。
1、垄断协议。首先列举了经营者达成或实施横向、纵向垄断协议的表现形式,逐一进行风险提示和案例说明,其次强调可能存在被认定构成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的法律风险,分析了轴辐协议和最惠国条款的反垄断执法考量因素,然后,对交换竞争性敏感信息进行提示,强调了平台经营者境外司法辖区需高度关注的风险点。
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首先阐明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五个步骤;其次结合平台经济领域的行业特征以及动态竞争的特点,明确相关市场界定、认定或者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考量因素;然后提示识别可能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归纳提炼了具有平台企业特性的垄断高发行为,并对高风险敏感行为进行案例或示例说明。
3、经营者集中。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目前是国家反垄断局职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管部门没有对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进行查处的法定职权。对经营者集中程序性申报、经营者集中救济措施予以简要说明。
4、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和公平竞争审查。通过列举行政机关可能实施的行政性垄断行为,明确对涉及平台经济领域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等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强调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的风险防范与合规义务。
5.程序规定。重点在配合调查、法律责任部分强调了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的风险防范和合规义务。



北京市市场监管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
                          2021年12月6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预计额度分两年使用,相当于释放万亿基础货币规模
下一篇:工信部: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 探索多种形式数据交易模式